文/徐思思
  “烏龜啊,它們總是一臉不滿的樣子”;
  “騎在大象頭上是最快活的事情”……
  “我的名字叫蒂皮,我是個非洲女孩……”回法國兩年後,12歲的蒂皮這樣寫起了《我的非洲之旅》,中文版譯作《我的野生動物朋友》。此書2002年在中國發行,很受歡迎。
  12月27日,“叢林女孩”蒂皮要重回非洲的消息傳來時,人們才驚覺,蒂皮如今已是24歲的年輕女子。這些年,她在“城市叢林”里經歷了什麼?
  所有我認識的女孩子都是家養的,只有我例外,我是野生的。
  蒂皮,她的名字是貓鼬
  頂著一頭蓬亂的金髮,白皙的皮膚,纏著腰帶,腆著圓鼓鼓的肚子,童年的蒂皮奔走在非洲廣袤的草原上。“所有我認識的女孩子都是家養的,只有我例外,我是野生的。”蒂皮自豪地說。
  2000年,十歲的蒂皮隨父母回到法國,而那一幕幕與動物朋友們在一起的畫面卻時常在腦海中縈繞。“我想念非洲,那裡是我的家。”傷心的蒂皮因此拿起紙筆。
  1983年,蒂皮的父親阿蘭·德格雷和母親茜爾維·羅伯特作為野生動物攝影師被派往非洲拍攝一種獨特的小動物。為了追蹤這種小動物的蹤跡,他們生活在納米比亞、南非和博茨瓦納三國交界的卡拉哈里戈壁沙漠中。
  這裡與世隔絕,除了沙丘、灌木叢、乾涸的河床,隨處可見狂奔的羚羊、獅子、獵豹、豺狼。在這片人跡罕至的沙漠里,蒂皮的父親找的是一種毫不起眼的小動物——貓鼬。
  黑溜溜的眼睛,喜歡蹲坐在沙地上,直立著身子眺望遠方。有印象嗎?它們就是電影《獅子王》中小獅子辛巴的小伙伴之一丁滿的原型。
  正是被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所吸引,他們在非洲一待就是六年。直到1990年,他們迎來了人生中另一個可愛的生命。
  之所以給女兒取名蒂皮,也跟貓鼬有關。
  “有一次我離開非洲時,一個朋友把一隻貓鼬送給我,我給它取名蒂皮,並把它藏起來帶回了巴黎。”茜爾維告訴記者,“但它不適應巴黎的生活,我只好又坐飛機,用同樣的方法把它送回了卡拉哈里沙漠,並給肚中的孩子起了這個名字。”
  1990年3月,納米比亞獨立,6月,蒂皮出生,成為第一個在納米比亞出生的法國人。
  出生兩周後,蒂皮就隨父母進入了叢林。一家三口在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國家公園來回遷徙,過著流浪者般的生活。蒂皮也在這片原始的土地上慢慢長大。
  哥哥“阿布”,是頭大象
  1991年,納米比亞正值盛夏,炙熱的空氣籠罩著非洲荒漠。
  人群遠處走來一頭高約4米的大象,它緩緩跟在一個小女孩的身後。長長的鼻子蹭著小女孩,逗得她咯咯直笑。
  “看著大象的巨大身軀站在蒂皮前面,我感到十分震驚。”茜爾維說。
  這一幕被阿蘭拍了下來。遺憾的是,照片是黑白的,因為那天阿蘭裝彩色膠卷的照相機壞掉了。
  “它是一頭……美洲象,名叫阿布。我卻是在非洲的博茨瓦納遇上它的。之前,它在美洲一家馬戲團演出,後來跟隨主人移居非洲。”蒂皮在書中寫到。
  叢林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安全,動物的野性人類無法完全拿捏。回想起蒂皮初遇阿布時的情景,蒂皮的父母還捏了一把汗。
  “拍攝地點常有豹子在周圍活動,為避免孩子被豹子叼走,特意給蒂皮做了高出地面很多的娃娃車。”蒂皮母親回憶道。
  但是,這樣的防護顯然不夠,出生不到半歲的蒂皮就差點在娃娃車裡丟了性命。
  一次拍攝過程中,蒂皮父母把帳篷扎在了離樹林不遠的地方。蒂皮不哭不鬧,躺在娃娃車裡,望著搖晃的樹影,伴著沙沙的風聲,昏昏欲睡。
  突然地面開始微微震動,東西刮蹭樹枝的聲音引起了父母的註意。回頭一看可不得了,一頭高約4米的大象,挪動著龐大的身軀,正緩緩走向蒂皮的娃娃車。
  “我們屏住呼吸,一動也不敢動。”阿蘭回憶道。多年野外工作經驗告訴他們,大象是非常敏感的,當他們感到不安時會抓狂,那後果不堪設想。
  更讓他們恐懼的是,這頭大象曾差點踩死身邊的小孩。
  大象伸出鼻子,在蒂皮身上嗅來嗅去,蒂皮被驚醒了,但卻沒有被嚇住,反而伸出小手在大象鼻子上抓摸起來。
  大象不但沒有抬起腿,反而吐了口熱氣,這一抓讓蒂皮多了個大象哥哥“阿布”。
  炎熱的非洲午後,蒂皮和阿布正等著為迪斯尼拍攝電影,可能等待時間太長,現場又很無聊,他倆竟然悄悄溜走了。
  當人群再看到他們時,蒂皮一絲不掛,尿布和鞋子不知道丟哪兒了。踮著腳尖,走在乾涸的土地上,後面的阿布也踮著腳尖走路,小心翼翼,怕踩著蒂皮。
  為了避免傷到蒂皮,阿布常常貼心地將象鼻子搭在象牙上。
  如同兄妹般相處4年後,由於父母工作關係,要去另一個考察地點。蒂皮還記得離開當天,阿布在吉普車後拼命追趕的情景。
  這一別,蒂皮和阿布再沒見過。2002年,44歲的阿布去世。
  (原標題:再尋“叢林女孩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81veww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